Image
企业碳中和,靠激励还是靠强制?

企业碳中和,靠激励还是靠强制?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已经开始进入落地实施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相应推出了一些强制或激励政策。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是建筑行业及房地产行业的必然选择,而如何加快减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利用好国家政策,顺利实现绿色转型是诸多企业面临的新课题。目前各地的碳排放补贴政策正在逐步落地,认真进行碳减排工作的房地产企业都将获益。我们搜集整理了部分企业碳中和相关政策,与各位同仁分享。

企业碳中和相关政策:

截至目前,影响较大的企业碳中和相关政策如下:

明确指标、要求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截图.jpg

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扎实推进中央企业在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是国内在微观层面首个针对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指导意见。

关于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jpg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文件.jpg

2022年1月27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全国工商联关于引导服务民营企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该意见提出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一)做好碳排放测算。企业要摸清自身碳排放情况,依托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系统梳理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碳足迹,掌握各工艺环节、重点设备的实际能效以及能源资源利用情况。

(二)确定碳减排路径。按照企业实际,结合产能替换、节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能源低碳化、资源循环利用、固碳、数字化改造等方式,深入研究确定碳减排路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加强创新支撑。

(四)做好人才保障。

(五)积极开展合作。

(六)履行社会责任。


直接给予补贴或激励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目前明确给予企业碳中和奖励或补贴的政策如下: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文件.jpg

2021年4月21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3.0版)》。文件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园区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坚持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2021年实现零碳排放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园区给予50万元奖励。鼓励协会、联盟、咨询机构等开展减碳节能、清洁生产等技术咨询策划业务,对2021年服务区内(市级)重点用能及碳排放单位5家以上的,给予10万元资金奖励。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应用,给予实施企业市级补贴1:1配套的资金奖励。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截图.jpg

2021年5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联合浙江银保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十个方面25项举措。《指导意见》明确,建立信贷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正面清单,支持省级“零碳”试点单位和低碳工业园区的低碳项目,支持高碳企业低碳化转型;拓宽绿色低碳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碳中和债等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jpg

广州黄埔区、开发区、高新区2021年5月21日印发《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办法》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文件指出,对纳入监管的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降耗,最高补贴1000万元;对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按实际投资总额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对建设充电基础设施项目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对在我区举办国际级或国家级新能源绿色产业峰会、重大论坛、创新大赛等活动的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网站截图.jpg

2021年9月28日,杭州市印发《杭州市科创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围绕“四个创新”,面向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构建杭州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企业实施上下游协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有较大市场前景的攻关项目,以企业为主承担的市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市科技专项资金按不超过该项目实际研发投入、并经验收意见核定研发经费投入额的20%给予后补助,单项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鼓励杭州市单位申报承担国家、省重点研发项目,按照《杭州市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杭科资〔2020〕70号),市科技经费予以资助配套,按我市承担项目单位实际获得国家、省补助经费情况给予配套(分担)补助。

围绕六大领域,聚焦绿色低碳、减污降碳和碳负排放技术研究方向,支持西湖大学牵头建设能源与碳中和省实验室,鼓励企事业单位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符合条件的,按《杭州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杭科合〔2018〕8号)给予支持,对平台建设期内的设备投入,给予3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网站截图.jpg

2021年11月1日,北京市通州区发布《通州区绿色化改造提升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绿色化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对企业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化改造项目、开展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减碳发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支持。对上年度全年碳排放强度(年度企业碳排放值/当年企业产值)比之前一年度下降5%及以上,企业通过非交易行为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年度比之前一年度的减少量为500吨及以上的,经核定后按照不超过200元/吨二氧化碳的标准,最高补助50万元。


构建健全的碳中和评价体系

健全的碳中和评价体系是实施碳减排政策措施的重要基础,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加以规范整合,形成有效可信的评价体系。

朴原国翠作为“宜居科技环境系统合作联盟”的发起单位,诚挚邀请房地产建筑业同仁共同参与,链接上下游企业,共享客户,共享资源,共同推动房地产建筑业优质发展,引领建筑环境“舒适、健康、智慧、低碳”,助力建筑行业早日实现碳中和。

宜居科技环境系统合作联盟.jpg


在线留言